【羅清俊】國會法案分析

課程名稱:國會法案分析
授課教師:羅清俊
推薦程度(1 ~ 5):3.5
評分方式:期末考、分組報告、課本分組章節導讀

課程評論:

老師使用的是陳銘祥老師的法政策學

老師不太點名,但很會認人XDD 算是另類的印象分數吧

上課有時會點同學回答問題

分組報告是請同學去找你們感興趣的立法院的通過法案,一定要找通過(新訂法案或修正案皆可)的法案的,因為這個報告要做法案的立法緣由、重要的法律規定或概念、當初立法過程的期程、各黨派對這個案子的立場等,我記得我當時修的那一屆有同學做政黨法、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等等

課本分組導讀是期初時,要分組然後要各組協調哪一組導讀書本的哪一章節,同學就是依指定導讀章節做簡報,我記得是一節課或更長的導讀時間,跟上面分組報告的時間一樣。

至於為甚麼是3.5分,我比較期待從老師身上學到法案分析的理論,而不是透過各組導讀書本的方式進行,換言之,我反而比較希望導讀放在碩博班在做比較好。

而這門課涼不涼?老實說我覺得很涼,報告中規中矩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最後,期末考有一題是送分題,就是評析自己這組分組報告的內容,然後我還記得另一題是隨便挑書本一章節寫你對這章節學到的重要理論,寫越多越好,我想這兩題都是很好發揮的題目,學期總成績要拿九十分以上不是問題!

【林淑馨】公共管理

課程名稱:公共管理
授課教師:林淑馨
推薦程度(1 ~ 5):4
評分方式:期中考、期末考、點名、報告(四項佔學期總成績之佔比依個人期中考及期末考分數好壞而定,例如你段考考很差,將段考佔比變少,平常分數佔比變多,具體而言,佔比的比例我當時那屆只有兩個選項,段考45%+平常成績55%或是段考55%+平常成績45%,看這兩個選項哪個你得到的學期成績比較高就用這個分數!)

課程評論:

使用老師自己寫的書,但老師在前四章會講得非常快,她的理由是:「我教的行政學已經都說過了」但時間有限,整本書不會上完,但她還是會提點沒上的地方可能是高普考的出題重點,我認為這門課對準備一般行政是有一定功用的

每堂必點名,可見老師注重出席態度

如果同學回答老師上課的問題,課後可以跟老師登記加課堂分數

報告就是找一個案例並與公共管理章節結合的報告,可以個人寫一份,也可以兩人一組,老師會徵求同學上台口頭報告,我記得可以加分,如果沒有上台報告就期末交書面報告。但我忘記上台報告的同學還要不要再交書面報告了…但可以加分就是爽阿!

期中期末考都是申論題,題目數不拘,但我記得有些同學會寫不完….(考兩個小時還寫不完阿QQ 我認為老師的評分判准在看完書本內容後,用自己的話詮釋理論,如果能寫出與課本不同的論述,且觀點獨到、理論與舉例案例說明得宜,考卷分數會更高,段考要逼近一百分不是問題。段考後,助教會把段考申論題寫得不錯的放在數位學苑給同學觀摩,還會說明給分標準,同儕間的學習藉此發揮功能

整體來說,看得出老師希望培養同學公共管理與實務連結的能力,從段考考試閱卷到報告都是如此,老師曾說公共管理其實是最好讀的課程,因為它就是實務性運用性強的學科,不要死背!

【呂育誠】地方政府

課程名稱:地方政府
授課教師:呂育誠
推薦程度(1 ~ 5):3.5
評分方式:期中考及期末考、個人報告(只有上學期有)、點名,至於配分忘記了

課程評論:

先說老師的段考出題方式,真的蠻玄的!他會去抓一篇新聞案例,然後就用這篇新聞出題,請同學是用理論去解釋這個案例的契合和抒發個人見解(有時會問你對這個案例的見解或解決方案),老實說,不用背教科書的理論,而是你要能活用地方政府的理論,我曾經有試過完全不看書就去考段考,但我發現分數要高,至少要把書本的標題和內容的方向概念理解就能去考試了,老師要的答案反而不是教條式的教科書理論全文照抄,而是你消化後用自己的話去理解才是重點!

至於老師上課的書,其實是他自己很多年前出版的書,但一直沒有改版,導致難以買到書,所以老師在一開學會將自己出版的書掃描成電子檔,放在數位學苑。綜觀老師寫的書,其實跟一般我坊間看到的地方政府教科書不同,老師對於地方政府的課程,我反而認為老師偏重在地方創生和社區營造的著墨,你在這一年會很少看到地方制度法等法規或地方政府層級分工的內容,但其實我比較想了解法制層面的觀念,的確與我想像的地方政府課程有些落差,這也是我推薦分數偏低的原因。

老師會點名,我記得頻率蠻高,上課有時會問同學問題,沒人回答就會直接點人回答兼點名(個人點名你被點到卻沒來你就很雖了),但這只是個人點名,如果他發現教室很空或一直點都沒人到,就會全班點名。

課堂上會播小影片,例如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之類的地方故事影片,然後問問題或老師自己評析。

個人報告只有上學期有,上學期是請同學自己去拜訪自己的里長,做成期末報告,老師有格式規定,他有上傳範本,最終期末考前會改完發還;下學期沒有任何報告,只有期中考和期末考及點名。

老師中途不下課,但也沒提早下課,只是你想上廁所或稍微離開是沒問題的!

 

 

【胡龍騰】公共政策

課程名稱:公共政策
授課教師:胡龍騰
推薦程度(1 ~ 5):4.5
評分方式:會點名(頻率一學期五到六次)、有期中期末考(各四題申論題)、分組報告

課程評論:

上課用簡報,書只是輔助,但也不是照稿念簡報或書,老師會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甚至舉些例子

上課會拋些小問題,請周邊同學討論,老師之後會問大家(似乎可以加課堂參與的分)

老師上下學期都要做分組報告,但這個報告蠻重的(可能讓大家反而去修羅清俊老師的公共政策?),上學期我記得要自己找個公共議題(運用所學公共政策理論解釋),實地做採訪剪成影片;下學期則是各組設計一個與公共政策理論相結合的遊戲,最後以抽籤方式交由其他組來破關,我是覺得上下學期的報告很好玩,但真的很燒腦。

總結來說,公共政策不是一個背多分的學科,它是需要與實務結合的課程,我想老師也是用心良苦,我自己是受益良多!

【黃婉玲】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課程名稱: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授課教師:黃婉玲
推薦程度(1 ~ 5):4.5
評分方式:公共事務學院將於週二中午12:00~13:30舉辦數場Brown Bag活動,去了可以加學期總成績。有分組報告,至於有沒有考試,我印象是沒有;有時候會點名,其他詳細內容不太了解QQ

課程評論:

我認為老師可以把很艱澀的研究方法概念用簡單的語言推導出來(例如為什麼做研究要有文獻檢閱的環節?因為如同法官在審理案件時,要有足夠的證據去判斷被告有沒有罪,而研究的文獻回顧就是你用來證明或支撐你做的研究的證據,因此文獻回顧在研究很重要……),讓同學聽得懂,是我認為她教學成功的原因,如果認真學會收穫很多。

她上課是用簡報,但她會將書上的重點用自己的話講出來,也整理過一次,不再是教條式的念課本

 

 

 

【陳澤鑫】量化研究方法(一):基礎統計分析

課程名稱:量化研究方法(一):基礎統計分析
授課教師:陳澤鑫
推薦程度(1 ~ 5):3
評分方式:出席率(10%); 五至六次回家作業,題目三至四題不等(30%); 期中考(30%); 期末考(30%); 額外分數(8%):上課發言可加分

課程評論:

學期總成績會調分,因為我記得我期中期末分數七十幾(數位學苑學期總成績是七十幾),結果最終學期總成績八十幾;通常老師會把平時成績和段考成績放在數位學苑,並算出學期總成績

上課方式會用簡報,但都在念課本會簡報內容,(心想不如自己讀還比較好,但發現自己讀也讀不起來QQ),有些重要關鍵的概念也沒有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解(我覺得能把難的東西用簡單語言推導出來的老師真的太少,畢竟我數學不好。系上的張育哲老師在上碩班量化研究方法同樣用相同的教科書,但他可以讓我這個數學白癡聽得懂,我真的覺得他教得很好)

我曾經有試著跟老師的腳步上課,但跟兩三堂就受不了了,因為聲音完全沒有起伏、也不講笑話,再加上統計是有點枯燥,整個超想睡,所以老實說,我當初的統計沒有學得很好

不點名(但會交回家作業,可能用這個點名吧)

考試可以用計算機,尤其下學期的課程開始有很多公式(但可不可以開書或帶筆記我忘記了)

回家作業要好好寫,這些題目會跟段考題目有些許關聯(例如改個敘述方式或暗示這些題目的重要性)

整體而言,我給中規中矩的三分,因為我覺得當初學習狀況也不全然是老師的問題,但如果老師在敘述重要觀念能夠包裝到讓大家聽得懂會更好

 

 

 

 

【詹昀姍】經濟數學

課程名稱:經濟數學
授課教師:詹昀姍教授
推薦程度(1 ~ 5):3.5
評分方式:不太確定,如果沒有上課作業就是期中期末各半

課程評論:

這門課是「經濟」大於「數學」,會建議修畢個總經之後再來修會更理解老師在做甚麼

(但其實也沒有衝突,有經原的底子應該就夠用了)

用到的數學觀念其實沒有想像中多,

大概就是矩陣跟微積分為主(老師都會仔細再教一次)。

詹教授人非常好,雖然在黑板上寫錯的頻率蠻高的

私底下跟教授約時間問問題教授都會耐心回答

甚至還會快速的再講一次給你聽,真的很優!

覺得這一科計算細心度大於數學能力,因為工具其實都一樣

還有有時候考試的題目會看不太懂就是了,但應該可以發問(吧?)

這門課沒有強制要買書,英文書我不確定是哪一本,但對應的中文書是「數理經濟學」(華泰)

有些中文名詞對應到英文的要知道 這樣考試才不會看不懂

 

至於評分方式我不太確定,上學期有課堂作業(下課前十分鐘算某個題目然後下課交,應該有交就有分)

下學期因為疫情,只參考期中期末考分數。

但如果期中真的考太爛,期末只要及格就一定會過,

沒把握的話可以多去找教授問問題,至少讓教授看到誠意

畢竟只是選修課,教授不太愛當人的

【陳澤鑫】量化研究方法(一):基礎統計分析

課程名稱:量化研究方法(一):基礎統計分析
授課教師:陳澤鑫
推薦程度(1 ~ 5):3.5
評分方式:會有幾次作業,各佔5%,期中期末好像各35吧 評分方式有點忘了 上課舉手提問可以加分

課程評論:

上學期平時作業是用電腦寫程式,下學期比較特別,因為疫情的關係改用筆試這樣,個人覺得筆試比寫程式好拿分很多

期中期末的題目都是從課本最後的習題出的,有寫基本上不太會不及格

老師給分都蠻鬆的,也不常點名,他上課就是照著課本念,幾乎等於半自學,有時候自己看還比較快如果是想要高分的真的要寫習題

【陳思先】氣候變遷與永續能源

課程名稱:氣候變遷與永續能源
授課教師:陳思先
推薦程度(1 ~ 5):4
評分方式:兩個作業(10%、10%);期中、期末報告(25%、25%)、點名(30%)

課程評論:每週上課都有小組活動,可以認識很多同學,每週課程結束後,會有一個五分鐘左右的口頭發表,說明小組討論的成果。期中期末報告難度一般,會在校園內尋找你想建設或改善的建築物或空間,使校園空間更環保永續。期末有一個演辯活動,不會太嚴肅,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來練練口才。

【傅柏翔】法學緒論

課程名稱:法學緒論
授課教師:傅柏翔
推薦程度(1 ~ 5):3
評分方式:小組輪值、團體報告、期末選擇題考試

課程評論:每周會有小組輪值,值班要回答老師的問題,也是鼓勵發言,蠻輕鬆的,之前上學期交報告,下學期有交報告跟期末考試,選擇題,我覺得上學期的課跟高中公民差不多,但下學期就是有比較深入的介紹,可以學到一些關於法律的「基本」觀念,著重在思考一些案例的方向這樣,還有看電影寫影評等等,老師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