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馨】質化研究方法 

課程名稱:質化研究方法
授課教師:林淑馨
修習年份:110
難易程度:★★★★☆(一顆最簡單、五顆最困難)
推薦程度:★★★★★(一顆最不推、五顆最推薦)
評分方式:按照進度分配導讀、心得作業與小論文,以及上課表現綜合評分

課程評論:

大推淑馨老師的質化研究方法,這堂課算是翻轉我過去所學習的研究方法相關知識,可能因為過去多半閱讀翻譯本教科書,或是較少見專門由公共行政學者撰寫的研究方法教科書,有些其他課本的案例看完還是覺得不太實際。所以就選了淑馨老師的質化研究方法課,因為老師是用自己寫的《質化研究方法》,雖然聽說會很累,但我修完真的覺得非常值得。

這堂課是規劃在碩一下,讓同學已經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的基礎再開始修,但是這堂課不僅是專注在質化研究方法的運用,更是帶我們認識從研究背景、研究動機…文獻檢閱到結論整體的鋪陳,作為即將撰寫論文的研究生來說,相當需要一堂課完整的討論上述這些區塊應該如何書寫,因此每週會讓同學繳交小論文作業的部分內容,最後完成一篇小論文,每個人的作業老師都會看完,並且仔細給予評語,或是也會上課透過同學老師互相檢討,讓自己更清楚寫作的缺點。

而這堂課的另一個重點是在於質化方法的運用,質化研究方法絕對不只是因為「量化能力不足所以只好採用」這種時機才使用,而是透過質化研究方法的特性來回答我們所關心的研究問題,因此使用質化方法就必須有相當多的前提與設計,才能讓研究者獲得一份足以支撐論文實證分析的質化資料。這堂課的特色在於老師使用自己撰寫的教科書,針對不同的質化研究方法在不同學科的使用狀況完整解釋,讓我更懂得如何操作質化研究,對於公共行政領域所採用的質化方法與使用流程也都會在這堂課獲得完整的解答。

最後,因為小論文老師是希望我們使用「訪談研究法」完成,這也就牽涉到我們找的研究問題必須適合用訪談研究法來回答。我自己找題目跟撰寫過程就撞牆很多次,但經過每次跟老師的作業諮詢時間,都覺得豁然開朗,然後走回研究室打開筆電繼續敲鍵盤寫下去,這堂課對於質化研究、論文寫作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羅至美】政治經濟學專題

課程名稱:政治經濟學專題
授課教師:羅至美
修習年份:110
難易程度:★★★☆☆(一顆最簡單、五顆最困難)
推薦程度:★★★★★(一顆最不推、五顆最推薦)
評分方式:期末考成績為主,視情況用導讀成績加分

課程評論:

這堂課是北大公行所丙組(政府與政治經濟組)的必修課,而這堂課使用Robert Gilpin大師所著的《Global Political Economy》。每週都會安排同學導讀課本的內容,老師事前會公布每個章節的討論問題,會要求同學能夠事先讀完文本並且與同學完成當週的討論問題,上課的時候可以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

對於公共行政背景的同學來說,這堂課會跳脫過去所學習以行政、公共政策為主的課程內容,而把所有關於政治經濟學重要的理論發展,從最原初的三大學派、新古典經濟、新經濟、國際貿易、國際貨幣…,以及這些理論發展的社會背景脈絡進行詳細介紹。同學如果能夠讀完每週安排的課本內容,上課與老師討論,這堂課帶我們從過去所探討的偏向政府內部的相關學科之外,轉而探討政府的決策與經濟活動的互動發展,以及經濟活動對於政治發展的影響,幫助我們跳脫本系既有的訓練,可以學到蠻多東西。

反正也是公行所丙組的必修課,老師很願意跟同學互動,講課也都很仔細淺顯,也都願意解答同學們的疑問,老師會努力把我們教到會,所以放心地跟老師討論上課題目吧!

【賈容】統計學

課程名稱:統計學
授課教師:賈容
修習年份:110
難易程度:★★★☆☆(一顆最簡單、五顆最困難)
推薦程度:★★★★★(一顆最不推、五顆最推薦)
評分方式:

  • 期中考-筆試25 %
  • 期末考-筆試25 %
  • 作業 25 %
  • 出席25%

課程評論:

  • 認真授課的好老師,可以坐前面一點,不清楚的部分老師會再次講解。
  • 考前老師會畫重點,大概會畫12題,考其中6題。
  • 評分方式公平、公正,沒有偏差。
  • 這個統計學老師的課是真的可以學到基礎統計學內容。
  • 每堂課必點名
  • 該給你的分數老師也不會吝嗇

【洪淑宜】創意思考

課程名稱:洪淑宜
授課教師:創意思考
修習年份:110
難易程度:★★★★☆(一顆最簡單、五顆最困難)
推薦程度:★★★★★(一顆最不推、五顆最推薦)
評分方式:

  • 平時成績60 %
    • 平時偶爾會點名
    • 繳交1~3份作業,由學生表決決定作業份數。
  • 期末成績40 %
    • 分組報告

課程評論:

  • 此課程為【創意思考】,故老師會〝強制〞要求分組報告相同系級必須打散在不同組別。
  • 此課程為【創意思考】,所以報告作業方式不定,由製作者天馬行空發想,是本課程的難度。
  • 作業、報告老師會給予反饋,依照老師的建議調整後,可以再發給老師,請老師點評。
  • 上課方式活潑,可以多多發表意見。
  • 分數甜。

【吳士榤】資料視覺化

課程名稱:資料視覺化
授課教師:吳士榤
修習年份:110
難易程度:★★★☆☆(一顆最簡單、五顆最困難)
推薦程度:★★★★★(一顆最不推、五顆最推薦)
評分方式:

  • 課堂參與 20 %
    • 每次點名占學期成績1%
    • 若無法出席有事先請假,則有0.5%
    • 期初問卷2%
    • 期末問卷2%
  • 團體報告 50 %
    • 期中報告25%
    • 期末報告25%
  • 團體作業 30 %
    • 期中作業15%
    • 期末作業15%

課程評論:

  • 這門課不是要學POWER BI,也不是要拉拉圖表。
  • 而是當你有一個理念想要表達,該如何以最佳方式呈現給讀者,聚焦重點,甚至引發讀者的反思。
  • 用盡全力勉強上9X分,不容易拿高分。

【詹佳縈】財務管理

課程名稱:財務管理
授課教師:詹佳縈
修習年份:110
難易程度:★★★★☆(一顆最簡單、五顆最困難)
推薦程度:★★★★★(一顆最不推、五顆最推薦)
評分方式:

  • 期中模擬考 10%
  • 期中考 25%
  • 期末模擬考 10%
  • 期末考 25%
  • 課堂參與 10%
  • 個人報告 20%

課程評論:

  • 認真上課的好老師,口條清晰邏輯清楚。
  • 若以上成績加權分數為滿分,老師也會給滿分。
  • 老師有時會給一些簡單的加分條件,讓大家可以盡量爭取PASS。
  • 有花心思要PASS很簡單。
  • 個人報告負擔不大,老師只是希望同學可以就所學分享個人見解。
  • 這門課要花心思好好學習,二上【統計學】與二下的【投資學】都有相似的內容,就會變得很輕鬆。

【陳香杏】公共空間與集體記憶

課程名稱:公共空間與集體記憶
授課教師:陳香杏
修習年份:110
難易程度:★★★★★(一顆最簡單、五顆最困難)
推薦程度:★★★☆☆(一顆最不推、五顆最推薦)
評分方式:

  • 平時成績20 %
  • 期中作業30 %
  • 期末報告50 %

課程評論:

  • 平時成績:
    • 老師必點名,老師很在乎出席率,若要請假請拿正是單據來。
    • 課後不定期要交300-500字心得。
  • 期中作業:依照老師授課內容撰寫千字心得,一學期要交兩份。
  • 期末報告:
    • 至少3500字+
    • 6000字更好~
    • 12000字老師看了比較過癮
  • 要交的內容其實滿多的,要選這門課請考量一下自己內容產出速度。
  • 這門課的議題比較嚴肅。

【林炯明】環境倫理學

課程名稱:環境倫理學
授課教師:林炯明
修習年份:110
難易程度:★☆☆☆☆(一顆最簡單、五顆最困難)
推薦程度:★★★☆☆(一顆最不推、五顆最推薦)
評分方式:

  • 平時成績  100 %

課程評論:

  • 沒考試沒報告
  • 有時候會有回家作業,針對當日的課程內容分享個人見解即可。
  • 要PASS很簡單,要高分很難。

【吳孟倫】網頁程式設計入門

課程名稱:網頁程式設計入門
授課教師:吳孟倫
修習年份:110
難易程度:★☆☆☆☆(一顆最簡單、五顆最困難)
推薦程度:★★★★★(一顆最不推、五顆最推薦)
評分方式:

  • 平時成績40 %
  • 期中團體報告30 %
  • 期末團體報告30 %

課程評論:

  • 每堂課老師必點名。
  • 老師人很好,很有熱忱,有問題隨時可以詢問老師,我相信老師都樂於解答。
  • 上課划手機沒關係,但若要划手機的話還是不要選這門課傷老師的心。
  • 分數給很甜。
  • 團體報告最多八人一組。
  • 上課專心聽,可以寫一些簡單的code,應該是滿好玩有成就感的事。
  • 期中期末報告不難,依照上課所學的方法,開發(製作)老師要求的內容,分數漂亮。
  • 若真無法寫code也沒關係,可以製作報告(PPT)與同學們分享,只是分數比較不好看。

【曾秀珍】全球化與多元文化

課程名稱:全球化與多元文化
授課教師:曾秀珍
修習年份:110
難易程度:★☆☆☆☆(一顆最簡單、五顆最困難)
推薦程度:★★★★★(一顆最不推、五顆最推薦)
評分方式:

  • 平時成績25 %
  • 期中個人報告25 %
  • 期末團體報告50 %

課程評論:

  • 平常老師沒點名
  • 期中個人報告:依照老師給予的閱讀方向,閱讀期刊、文章等,撰寫個人讀書心得。
  • 期末團體報告:
    • 小組人數最低兩人,人數無上限。
    • 人數多不見得好,溝通起來很費神。
    • 老師希望每一個組員都可以開口報告,大約一人10分鐘。
    • 老師希望學生能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解,不要只是朗讀網路文章,老師就會一直想和你聊天,挖掘你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