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文學與人生
授課教師:吳惠玲
推薦程度(1 ~ 5):4.8
評分方式:期末一份3000字報告+看電影報告
課程評論:非常涼(可是教室很熱老師都不開風扇),老師很好,不過還是要注重出席率,因為都會點名做評分標準,人太少會親自點名。分數老師都不會給95+除非你的文章驚為天人。基本上都是80~90這個區間吧,我自己全到(幾次都是朋友幫忙點名),報告很認真做,拿90,還行吧因為畢竟真的很涼。想學很很多深入的文學可能無法,反正去那邊都是看看電影,聽老師說故事,就是去放鬆的哈哈~

課程名稱:文學與人生
授課教師:吳惠玲
推薦程度(1 ~ 5):4.8
評分方式:期末一份3000字報告+看電影報告
課程評論:非常涼(可是教室很熱老師都不開風扇),老師很好,不過還是要注重出席率,因為都會點名做評分標準,人太少會親自點名。分數老師都不會給95+除非你的文章驚為天人。基本上都是80~90這個區間吧,我自己全到(幾次都是朋友幫忙點名),報告很認真做,拿90,還行吧因為畢竟真的很涼。想學很很多深入的文學可能無法,反正去那邊都是看看電影,聽老師說故事,就是去放鬆的哈哈~
課程名稱:(進修)東南亞多元與發展
授課教師:辛法春
推薦程度(1 ~ 5):4
評分方式:期中書目+期末摘要/2,然後平時課後寫反思筆記、出勤率、延伸活動、上台報告有加分(老師說的)
課程評論:相信這個老師的資料網絡上都能找到了,課程的話真的是非課程主題的偏多,都是她在分享生命故事,個人覺得ok不排斥。她會印很多講義,雖然上課沒教完不過自己讀還是可以學習到很多。我覺得偏涼,不過甜不甜我就不懂了,因為一堆混的分數都好像比我高(?氣死
我日間部跑去修夜間的,然後我還是覺得評分標準不明,版上一堆說99的都不懂是不是真的,我也沒好意思去問班上的同學分數TT反正我覺得自己都是有達到做到她的標準,也有去詢問她結果直接被吉,只好被迫接受我的90分,可能是我不知足吧。
課程名稱:音樂劇欣賞
授課教師:涂菀凌
推薦程度(1 ~ 5):2
評分方式:出席24%(一學期到課12次 ,一次兩分,全勤總成績+5,任何理由未到課皆取消全勤)+ 期中報告35% +期末報告35%+兩次自主學習報告 一次3% 共計6%
課程評論:老師上課認真,備課素材豐富且會介紹許多音樂劇及播放影片,如果真的很喜歡音樂劇的同學,不會一無所獲。老師回email積極,不會有找不到老師之疑,有疑問可以立即寫信給老師,她會很快解惑。
但是作業很難寫,老師給分很嚴厲,學期總成績以通識課而言,非常難看。最大的問題是報告說明時,老師的說明非常籠統空泛。譬如說報告要求給寫出音樂劇之「簡介」,但是老師沒有說明清楚他要的東西,我們寫了一大堆自認是簡介的東西,最後老師仍挑出我們有很多內容沒有寫到,令人困惑。老師要求的東西很多,但是說明並不清楚。據網路上有同學補充,老師在檢討時說同學們寫的資料是錯誤的。但是我們不是音樂相關專業的學生,完成報告都是依賴網路上查找資料,自然沒有能力辨別資料的對錯,老師卻不在寫報告前給與更多的提示。而就報告內容而言,題目非常複雜。例如要寫作曲家創作動機等等,有些資料非常難查,查了又不是老師想看到的。在非常認真、用心書寫完報告後,得到非常低的分數。分數上,付出跟所得極度不成比例,白話的說法就是:cp值超級低。就分數結果而言,一個班60多人,90分以上的個位數。班平均放在通識課裡面也是低的。
簡而言之:不涼、不甜。
以上評價是寫給很重視自己的分數,想要在通識課拿高分的同學,請慎重考量。
我在這裡不否定老師的課程及認真程度,當然拿到低分我也有必須要檢討的問題,畢竟還是有少數同學在老師手上拿到高分。但是針對為了拿高分而上通識課的同學,有太多太多能夠幫助達成目的、又能有所得的課程,故書寫此文章。
對於音樂劇或是西洋音樂有興趣、想要探詢知識的同學仍可加入老師的課程,應還是有收穫的。
課程名稱: 國際禮儀與文化
修課年度: 109-2
通識向度: 105-向度一
授課教師: 藍蕾(英文授課)
修課成績/排名/百分比:
87(另一位組員88)/待更新
推薦指數: 想學東西9/10 、想混0/10
(很扎實的一門課,特別推薦給想跳脫舒適圈的人;想混水摸魚的拜託不要來不要選不要佔名額,我敢保證藍蕾老師200%會雷掉你的成績)
涼度: 0.5/10
(尤其學期修超過25學分以上的不建議修這門課程,因為老師給的東西很多,課前課後會需要大量的時間準備和消化,所以我覺得loading蠻重的,上到後面會有點彈性疲乏,但有可能是因為我的程度不夠(大概是多益勉強金色證書),英文母語人士可能就覺得很簡單吧)
甜度: 8/10
(扎實甜的課程,因為期中考只有74(班上倒數幾名),加上報告的部分表現不是很理想,原本預估應該80上下,看到成績當下蠻驚訝的)
評分方式:
出席15%(曠一次15分全扣、兩次以上必當) + 分組報告及課堂討論20% + 期中考25% + 文化交流與影片製作10%(詳作業方式) + 期末分組報告30%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 15% + Group Presentation/Discussion 20% + Midterm 25% + Cultural Exchange 10% + Final presentation- 30%
上課用書:
The Practical Use of INTERNATIONAL ETIQUETTE, Jeffrey E. Denton and Hui-fen Tang(上課一定要有課本,如果不太想買可以去圖書館借)
上課方式與個人經驗:
當時班上學生分享的主題有叭噗、台南甜、辦桌文化等等,我自己是選擇介紹歌仔戲,說明它的由來以及角色組成,最後觀看國寶楊麗花在小巨蛋演出的一個片段,本來還想教各角色的你我她手勢,但時間不太夠只能作罷;而外生則是準備約6分鐘的簡報並講解,令我印象深刻的有香港的奶茶與賭博文化、印尼的傳統服飾以及蒙古的草原文化(對蒙古印象一直停留在清宮劇裡的大草原,但事實上首都烏蘭巴托都市化程度與台北市差不多)。
活動的進行像是一個轉盤,外生(移動)會輪流跟本地生(定點)進行交流,當時好像因為有班上學生沒來,所以臨時需要有人自己一組,我不知道哪來跟梁靜茹借那麼多勇氣,就答應老師自己一組了哈哈,雖然講得很爛卡卡的但還是有外國朋友說我講得很好,讓我非常開心,整體來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體驗
作業方式:
考題形式: 這學期有一次課堂小考跟一次期中考
備註:
修課小建議:
課程名稱:語言與人生
授課教師:李添富
推薦程度(1 ~ 5):4
評分方式:期中 期末 平時成績
課程評論:考試部分通常看課本加上聽老師講話就可以了,老師上課通常會舉很多例子,我都把它當故事來聽,是個很會講故事的老師。上課會跟學生互動,學生可以回答,注意上課別玩手機。至於課程上主要是講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例如:說話的謬誤:我今天去吃了好吃的餐廳、理解謬誤:自己價格比較貴,應該比較好,最後卻沒有,等等文句上人跟人之間的偏誤。課程我覺得很舒壓,所以還行。
課程名稱:明清話本小說
授課教師:劉寧慧
推薦程度(1 ~ 5):4
評分方式:
出席率(一學期點5次)、期中期末申論
課程評論:
教材選自《三言二拍》、《醒世恆言》、《喻世明言》。老師會搭配ppt講述故事內容,聲調會依情節有所起伏,上課過程像是在聽說書,整體而言輕鬆有趣且給分寬鬆。因一堂課僅能講2~3篇故事,故考試範圍除了老師課堂講的篇章外還會有幾篇須自行閱讀的部分(考前老師會跟同學確認範圍),題目多為比較故事情節、分析角色性格或個人感想,了解故事內容即可。
課程名稱:大眾傳播概論
授課教師:黃薏文
推薦程度:4(1 ~ 5)
評分方式:
平時成績30%:
老師每堂課都會點名,會算成績,但可以允許兩次未到。
上課時會分組,一組大概4~6個人,會討論有關課程的議題、聯想,有時需要紀錄討論過程及結果
偶爾有個人作業,會是針對上課內容的心得與延伸之類的。
期中成績30%:
期中成績會是小組一起完成的報告。
報告主題可以自己想,只要跟老師所要求的大方向一致即可,含書面跟口頭上臺報告兩部分。
期末成績40%:
筆試,申論形式,考上課內容。
課程評論:
這堂大眾傳播概論學的東西蠻淺的,對於想要認識傳播媒體的發展、類型…等知識算是一個很好的課程。
課程名稱:邏輯與思維
授課教師:王冠生
推薦程度(1 ~ 5):5
評分方式:期中期末筆試(上課內容)
課程評論:王冠生老師上課是用PPT投放題目,讓學生自行思考後再解析,題目也不會很難,每節上課都會點名,整理來說蠻涼的,大推
課程名稱:公共議題之經濟分析
授課教師:郭文忠
推薦程度(1 ~ 5):5
評分方式:出席10%、期中期末考各45% (學期成績90)
課程評論:其實就是經濟學應用在公共議題上,如果之前有修過經濟學,會覺得許多東西似曾相識,不會太難,老師是前NCC委員,上課有趣不無聊,會在上課前在數位學院上傳講義,要不要印自行決定,109-1的考試都是四大題簡答題,一大題可能有兩小題,有時要畫圖分析,但上課有聽一定會(老師的板書很重要!!!),只要你願意表達你的想法,老師給分都很阿莎力的。考前會傳考題範例(會有一兩題在正式考題裡面),想臨時抱佛腳的一定要看範例。偶爾(人特別少的時候)會傳簽到表當作額外加分。
課程名稱:臺灣民俗與文化
授課教師:王怡茹
推薦程度(1 ~ 5):5
評分方式:平時成績 30% 個人期中報告 35% 期末報告 35%
課程評論:
十分快樂的一堂課,老師上課的時候會講很多台灣有趣的民俗,期中報告的題目為介紹自己的家鄉,期末為分組報告,挑一個台灣民俗介紹。基本上可以當成聽故事輕鬆做報告的一堂課~